花蓮出海
學地球科學、教地球科學,號稱上山下海無所不能,其實出海經驗屈指可數。大二第一次坐輪船去澎湖,再來就是長灘島、帛琉、普吉島遊海,還有宜蘭賞鯨豚。協助高中地球與環境學科中心轉型海洋教育時,「親海、知海、愛海」的教育理念朗朗上口,如何親海?出海體驗是很棒的選項,不過我們也只想到上海洋研究船,壓根兒沒奢望過能出海打魚。學科中心聯絡上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,基金會多年來推廣海洋體驗活動,賞鯨豚自是熱門;今年他們開始開發捕漁體驗活動,我們可說是第一批學員。
 
早早至花蓮休閒漁港集合。當然我們不是真正去當漁夫,法令規定沒有執照不可搭漁船出海;就算法令准許,也沒有船長放心讓我們這種半日漁人上船。所以我們搭的是賞鯨豚船,漁船船長準備延繩釣桶隨船出海示範指導。
多羅滿號

因開發海鮮文化教學活動,前陣子好好讀了些書,對全球漁業問題有了一點認識,今天終於親身體驗「延繩釣」的風味。原來,整條延繩那麼長,連著上百組釣鉤,可以就這樣整整齊齊掛在大桶邊。我一直不認為捕漁只是粗曠,從魚群的追索、航程的控制,到漁船的修繕、漁網的補綴,都是需要慧心巧手的工作,看到整齊的延繩釣桶,再度印證了這樣的觀點。
延繩釣桶

乘風破浪、搖搖晃晃一陣,花蓮已遠,船速轉緩,船長把延繩固定在附著小黑旗的浮標上,開始放繩,帶餌釣鉤隨之一一下海,船上學員也紛紛接手演練,這一放就是40分鐘。
放餌

海巡船也來了,遠遠檢視了一番才離去,所以我們是有被「護漁」到哦!在大海上較難分辨船的規模,後來回港再見才知是艘大船。
遇見海巡船

放完繩,船停了引擎,挑戰再升一級-船速原本在放繩時就已轉緩,馬上就感受到巔簸加劇;現在船停了,就晃盪得更厲害了,不支的學員找著座位就趕快沉沉睡去。我從不暈船的,但之前加班趕辦公室業務多日,體力實在虛弱,也就跟著睡去,不覺已開始收繩。
 
然後船弦傳來好消息:「上鉤了!大魚上鉤了!」驚醒跑去看,哇!好大、好漂亮的鬼頭刀!張著大嘴,正在船長手中奮力掙扎著。
有魚上鉤了

基金會的解說員表示,先前他們試航時釣上來的魚都沒有這條來得大。
釣到大魚

大家連忙套上手套,輪流抱著魚拍照。在拍照過程中,那鮮黃的顏色一點一點褪去,先變為銀藍,再轉為暗灰,最終成為在市場上常看到的顏色。不出海,我們就沒有機會看到魚的本色。
 
收繩比放繩慢,總共費時約2小時。得魚的喜悅和魚的顏色一起褪散,睡意再度襲來,再清醒時已到了回港的時候。
 
進港上岸,進代客料理餐廳。大魚入菜,一條魚變化4道菜,餵飽全船3桌人。因為行程短,延繩佈放不久就得收回,本來就沒有大豐收的期望,能享用到這麼大一條魚已是極端幸運,船長竟覺不好意思,又幫我們加了一道菜,其實我們早已吃飽。
餵飽一船人

做了半日漁人,當然連半調子都還算不上,但總沾到了一點討海生活的邊。滄滄洋海孕育豐饒生命,我們在大洋邊有幸分享她的恩賜,這一趟下來,真是難得的體驗。
 
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網站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tro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